何謂組合管理
坊間的投資教學,很少會提及組合管理,一般都集中講解操作買賣單一股票。而且普遍散戶都比較喜歡發問單一股票的操作方式,例如上望多少、止蝕位在那裡,但甚少發問如何管理投資組合的問題。
組合是指你手上持有的所有股票。作為散戶,我們手上的資金有限,到底買幾多隻股票才是恰當呢?應該買幾十隻還是幾隻股票?每隻股票又應該投入多少?
我們之前的文章,主要都是重點分享如何操作買賣單一股票。這次,我們會講解如何管理你的投資組合,令你明白善用資金分配的風險管理方法。
組合管理的重要性
組合管理是在股跡投資法入面的第一條原則:Portfolio management ,組合管理對投資的整體利潤和風險都舉足輕重的影響。舉例來說,如果你只精於買賣單一股票,但對組合管理置之不理,情況就會好似你對種植一朵花非常有心得,但你沒花心思去照顧那朵花身處的花園,任由花園雜草叢生。即使你的花朵最初成長得健康又漂亮,最終也會被花園內的雜草搶走養分,限制了花朵的成長。
這就正如在你的投資組合中,即使持有了一隻優質潛力股,但假如沒有做好組合管理,一直堅持持有其他表現一般的股票,令你未能將資金持續注入優質股之中,你的最終利潤會因此而被蠶食。
謬誤:分散投資 = 低風險?
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關係密切,做好組合管理等於做好風險管理。
很多人認為,分散投資就會減少風險,因此他們會手持很多不同股票。但股跡想在此強調,持有種類繁多的股票,並非一定有好處。風險管理的重點是「管理」。如果你有太多不同類型的股票,你必然會多費心神去管理,簡單來說就是會分心。其中一個致命代價就是,當市場波動時,你不能夠快速地做出恰當的反應,引至損失。
假設你手持二十多隻股票,大市大幅回落時,你有沒有能力即時從二十多隻股票中,選擇應該賣走那一些表現欠佳的股票?下決定後,你又是否能短時間內賣出它們?也許,當你檢視完所有股票的資料之後,大市已經跌至一個令你損失慘重的水平了。
事實:分散投資溝淡獲利能力
舉一個例子, 當你以一百萬買入二十隻股票,平均每隻股票買入五萬元。即使你選中一隻高回報股票,舉例它升了兩倍,你都只是在本金一百萬中,有五萬元股本獲利十萬元,實際回報率只有10%。你也會感到可惜了吧,明明買中了大升股票,卻因為自己分散資金投放在其他股票,最終只能獲得少許利潤。
但假如你能更加集中資金,將一百萬元只買入五隻股票,平均每隻買入二十萬,如上所述,其中一隻股票上升了兩倍,獲利四十萬元。總計來説,你有40%回報率。相比持有二十隻股票,手持五隻股票的獲利能力明顯強很多。
謬誤:分散投資是風險管理的唯一方法?
有不少投資者會有疑問,集中投資在賺錢時當然會賺得多,但當蝕錢時豈不是會蝕得更入肉?
抱有這種想法的股民大概是認為,分散資金是減低風險的唯一方法。但股跡想向大家強調,集中資金於少量優質股票之中,才是更優質的風險管理方法。
首先,你能減少管理股票的壓力。當你只持有幾隻股票,你能集中精力去分析這些股票資訊,這樣可以減少情緒式買賣錯誤和人為分析錯誤,使你做買賣決定時更有信心。
其次,買賣策略,是比分散投資更有效率的減低風險的策略。例如止蝕策略能保障自己的資金實力、分段式買入策略能協助確認股票表現持續強勢後,才增加購入量。這些都是比分散投資更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
事實:去蕪存菁才是投資之道
有不少世界級頂尖交易員,他們都只是持倉兩至三隻股票。他們的做法是通過長期觀察股票動向,利用股票實際的交易買賣去刺探市場反應,去蕪存菁,直至確認股票在市場上有強勢上升的潛力,才將資金大量投入鎖定了的少數股票。這才是真正高手的管理股票方法。
其實這種手法,你和我都時常使用:當你買生果時!當你買生果時,你當然拿去一家專賣靚水果的鋪頭,拿起一個籃,看到質量好的生果都先放入籃。可能你一次過放了十多隻在籃內,但礙於你不會買這麼多(就好像我們資金有限),你就會在籃內精挑細選,互相比較一下,最後只會買最靚的四、五隻水果。
其實買股票都應當如此。但不少人都對自己選股能力沒信心,覺得「寧買錯、無放過」的心態,每樣大熱股票都沾手少少,總會有點斬獲。
一般股民都有一種怕輸的心態,傾向會將一大堆「生果」放入籃中,當股價下調時,又不願意進行止蝕,一直攬住「生果」不放手,明明「生果」都爛了,依舊手持不放手,就只因為一放手就等於承認自己買錯股票了,要面對即時損失。
有些人更有一種危險的想法,就是覺得「即使股價跌了,我仍可以繼續收股息」。雖然股跡並不反對大家等收股息,但如果你想收股息,就請你專注買股息股,又或者債券,一些穩健而有股息保證的投資工具。如果你是打算在股票中獲利的話,就不要給自己有藉口,誤認為收股息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信大家看完上述的詳細解說後,都明白了組合管理的重要性。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談談如何實踐組合管理,希望增進大家的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