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講解了1211與3868這兩隻強勢股於星期五收市時要注意的持股細節,帶出觀察週收的重要。你可以於我們Facebook專頁重温 : https://fb.watch/7tZGUah0uA/本星期將完結,1211的跌勢開始令很多網民恐懼。但於我們的研究中,它偏偏正處於機遇中。以下短將為你講解: 如未能播放,請按此。



今天逆市升4%的李寧(2331),早於2021年3月26日被AMELIA(HK) PRO選出,當日股價為$51.45,今天收市價為$91,累積升幅為76.87%。能被AMELIA(HK) PRO選出的股票,它的基本面及技術面,都與歷史上高升幅的股票相似的,因此也被納入為TOP 1%的選股名單中。以AMELIA每週選出的TOP 1%股票作為成份股,再組成的AMELIA Index,截至7月31日與恒生指數對比的表現如下﹕ 立即下載AMELIA(HK) PRO報告 案例公司簡介:  集團主要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境內從事體育相關鞋類、服裝、器材及配件的品牌發展、設計、製造、零售及批發。全年業績:集團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達14,456,971,000元人民幣,較2019年上升4.2%,增幅較為平穩。本年,集團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1,698,484,000元人民幣(2019年:1,499,139,000元人民幣業務回顧:2020年是不平凡且難忘的一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政治、社會民生和企業經營模式等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經過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年的努力,中國經濟在COVID-19疫情中率先復蘇,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台階,社會生產力達到新的水平。體育產業在疫情期間雖短期承壓,但在國家政策及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繼續保持活躍。而COVID-19疫情也進一步催生了國民健身和健康意識,運動健康消費需求的增強進一步促進了體育消費的增長。在此背景下,集團持續聚焦李寧式體驗價值,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優化營銷策略,持續提升消費者體驗。同時,集團強化品牌及產品內核,專注於打造專業口碑,並不斷地解讀潮流,與時俱進。年內,集團嚴格執行有效的內外部管控,配合COVID-19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力度開源節流,抓住每一個可能的生意機會,在這不平凡的一年,集團收入實現正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增長勢頭積極向好。年內,集團聚焦「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持續優化升級產品、渠道與零售運營能力以及供應鏈,全面支持並深化李寧式體驗價值。產品方面,集團在專業領域發力,聚焦產品的專業運動屬性,加強運動科技研發,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同時,集團關注文化創意領域與最新流行趨勢,以潮流元素和多元化風格為專業運動產品注入新的活力,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消費體驗,深化品牌價值。渠道方面,集團持續優化渠道結構,以多元化的渠道發展策略為核心,注重提升店鋪零售效率;後疫情時代,集團加速布局新零售業務,整合線上線下平台優勢,有效提升差異化的消費互動與服務。供應鏈方面,集團完善以業務需求為導向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持續搭建自有供應鏈體系,加強柔性供應,推動供應鏈體系實現從被動生產到主動生產的轉變。業務展望: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李寧品牌成立三十週年,行業中歷經沉浮,面對困難集團更加篤定,更有信念。2021年,集團將繼續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圍繞李寧式體驗價值,全方位鞏固核心業務,推動集團業績持續成長:產品方面,集團將繼續發力於產品功能和科技創新領域,同時強化對潮流和運動文化的精準解讀,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消費體驗,增強消費者忠誠度,深化品牌影響力;渠道發展方面,集團將以提升效率為核心,推動高效大店建設,搭建多元化渠道網絡,優化渠道結構,加速全渠道的協同發力,力求使渠道效率最大化;零售運營和供應鏈方面,集團將立足於產品和消費體驗,優化店舖運營標準,加強店務管理能力,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持續整合並優化供應鏈體系,繼續提升自有供應鏈管理和研發技術知識應用的能力;營銷方面,集團將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持續深化全方位的營銷佈局,擴大消費者觸達範圍。以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把握熱點趨勢,提升品牌關注度並傳遞品牌價值;新業務方面,集團仍將以提升單店盈利能力為核心發展目標,將資源合理及謹慎地運用於開拓商機及市場潛力,為公司長遠持續增長盈利培育新機遇。隨著中國經濟與國民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體育消費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也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集團堅信體育產業前景良好,未來大有可為。2020年走入尾聲,COVID-19疫情雖仍未完結,但疫苗研發給予了人們一劑強心劑,在嚴格有序進行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國社會經濟和消費氣氛也漸趨好轉。面對消費者對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的多元化需求,體育產業不斷實現自身的突破與發展,以更多元化、精細化和商業化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集團作為中國專業運動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持續跟隨行業發展腳步,不斷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集團將繼續積極尋找並開拓更多業務發展空間,打造更加專業、獨特的李寧品牌,腳踏實地,讓「一切皆有可能」。  資料來源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最後更新日: 2021/07/30



今天大升13.65%的中廣核新能源(1811),早於2021年5月7日被AMELIA(HK) PRO選出,當日股價為$2.09,今天收市價為$3.83,累積升幅為83.2%。本星期日再被選出,截至今天,升幅為13.98%。能被AMELIA(HK) PRO選出的股票,它的基本面及技術面,都與歷史上高升幅的股票相似的,因此也被納入為TOP 1%的選股名單中。以AMELIA每週選出的TOP 1%股票作為成份股,再組成的AMELIA Index,截至7月31日與恒生指數對比的表現如下﹕案例公司簡介:  集團是一家電源種類和地理分布多元化的亞洲獨立發電商,集團的資產組合包括位於中國及韓國的燃氣、燃煤、燃油、水電、熱電及燃料電池發電項目以及一個蒸汽項目。全年業績: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為1,149.9百萬美元,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276.3百萬美元下跌9.9%。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溢利為167.6百萬美元,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99.4百萬美元上升68.6%。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為162.1百萬美元,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11.2百萬美元上升45.8%。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股盈利為3.78美仙,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59美仙上升45.8%。業務回顧集團的資產組合包括位於中國及韓國電力市場的風電、太陽能、燃氣、燃煤、燃油、水電、熱電聯產及燃料電池發電項目,在中國的業務分佈18個省份、兩個自治區及一個直轄市,地理分佈廣泛,業務範圍多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及韓國分別約佔集團權益裝機容量7,550.6兆瓦的72.8%及27.2%。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項目(即風電、太陽能、燃氣、水電及燃料電池項目)佔集團權益裝機容量的77.4%;傳統能源項目(即燃煤、燃油和熱電聯產項目)佔集團權益裝機容量的22.6%。韓國燃氣及燃油項目2020年,韓國燃氣廠的利用小時由4,524小時減少至4,320小時,主要由於韓國備用容量增加及電力需求下降所致。淨利潤由37.8百萬美元減少至33.0百萬美元,主要由於2020年電力生產减少及發電量利潤下降。中國燃煤、熱電聯產及燃氣項目經營溢利由28.8百萬美元減少至15.4百萬美元,主要是由於河南省南陽普光燃煤項目因持續乾旱及當地供水受限,自2019年12月31日起暫停生產所致。年內溢利由30.1百萬美元大幅增加至68.0百萬美元,主要是由於出售金橋合營企業的一次性收益18.1百萬美元所致。中國風電項目2020年,集團新增風電項目權益裝機容量為1,077.3兆瓦。收入增加主要由於(1)源自新增風電項目的貢獻;(2)風力資源較佳及限電較低,導致平均利用小時由1,977小時增至2,009小時以及總發電量增加。整體而言,經營溢利急升至142.7百萬美元。中國太陽能項目2020年,集團新增太陽能項目權益裝機容量為214.3兆瓦。收入增加主要由於新增太陽能項目的貢獻所致。新增太陽能項目的重大影響亦推動經營溢利激增至2020年的66.1百萬美元,較2019年的40.2百萬美元增加25.9百萬美元。裝機容量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權益裝機容量達7,550.6兆瓦,同比增加1,264.6兆瓦或20.1%,其中風電權益裝機容量2,961.1兆瓦,同比增長1,077.3兆瓦或57.2%,新增項目主要分佈於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廣西自治區等;太陽能權益裝機容量1,088.6兆瓦,同比增長214.3兆瓦或24.5%,新增項目主要分佈於貴州省、湖北省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發電廠的控股裝機容量達到6,908.0兆瓦。安全管理安全高於一切,公司在發展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則,秉承「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持續強化安全管理,根植安全文化。2020年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可控在控,各單位安全文化建設深度推進,透明文化持續增強。工程建設面對「搶裝潮」及疫情的疊加影響,公司工程建設全力克服產業鏈供應緊張、成本造價上漲等困難,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優化施工工序,強化上下游協同合作,在保障安全受控的同時,實現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新高。陸上前期項目開發2020年,新能源穩步邁入全面平價時代,面對疫情影響和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公司精心謀劃部署、深入調查研究、內外協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通過調研和科學論證,形成「優先保平價、積極爭競價」、「優化迭代申報價格」、「自主謀劃優先、積極參與政府競配」等開發策略,勇擔壓力、全力衝刺。海上風電2020年,海上風電行業受國家停止新增項目補貼以及「十三五」規劃容量限制的影響,將以存量項目建設為主,新增核准項目容量非常有限。電力生產公司生產運維堅持以設備治理鞏固提升為重點,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在疫情肆虐、上半年經濟下行的不利形勢下,全力攻堅克難,並持續開展設備專項整治行動,提升設備可利用率,為年度發電目標計劃的完成提供重要保障。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控股發電項目的發電量達13,825.2吉瓦時,較上年的13,541.0吉瓦時增加2.1%。發電量增加主要由於來自風電及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的發電量增加。其中風電項目及太陽能項目發電量分別為4,452.4吉瓦時及1,362.4吉瓦時,增長率分別為46.4%及64.4%。科技創新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應用,以科技創新支撐新能源業務有序發展,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數字轉型,構建智慧運維平台:公司構建智慧運維平台,建立存量資產管控四大中心:集控中心、預警中心、安全中心、數據中心,四管齊下,實現生產信息化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數字轉型,構建智慧運維平台:公司構建智慧運維平台,建立存量資產管控四大中心:集控中心、預警中心、安全中心、數據中心,四管齊下,實現生產信息化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業務展望:2021年,公司將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規模、質量、效率、效益協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公司「十四五」新增規劃容量預期比「十三五」有所提高。第一,抓實抓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保持度電成本領先的核心競爭優勢:(一) 堅持目標導向,著力提升項目開發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和項目轉化率。(二) 嚴管工程採購管理,及時做好資源保障。要做到平均採購成本低於同行,縮短採購週期,實現資源及時保障。(三) 嚴控工程建設造價和建設工期。實現風電、光伏項目平均造價低於行業平均,嚴控工程建設標準工期。(四) 嚴控財務成本,持續優化資產結構和債務結構,確保財務健康。(五) 以信息化和精益化嚴控員工數量增長,深耕經營管理,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六) 加快運維檢修數字化轉型建設,推進智慧化運維,有效控制運維成本。第二,科技創新,優化產業佈局,形成多輪驅動的業務發展新格局:公司科技創新將重點聚焦提高存量場站的運維管理水平、攻克新產業面臨的關鍵技術問題、佈局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新興前沿技術:以數字化與智能化為支撐,開展新能源發電場站數據資產開發利用,提升工程、運維智能管理水平;引入智能運維系統,提升發電效益,降低運維成本。第三,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管理機制,激發動力、釋放活力:在公司治理體系優化方面,優化公司及區域公司治理管控體系,推進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在市場化經營機制建設方面,公司將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大市場化選人用人力度,規範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進一步優化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力爭實現中長期激勵機制突破。  資料來源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最後更新日: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