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考慮投資時,你需要考慮風險和回報之間的平衡。因投資時你所承擔的風險水平,應該根據你期望獲得的潛在利潤而定。換句話說,你願意承擔的風險量,應該與你預期的回報成比例。這是投資的基本原則之一,平衡兩者可以幫助你管理風險,最大化你的潛在收益。
想做到預測自己的期望收益有兩種方法。
1. 估算期望收益的方式 - 純理論
第一種方法是利用純理論去做假設。例如當市況好的時候,假設你買入的股票的預期收益是50%,而當市況差的時候,該股票的預期收益可能只有20%。雖然這些數字聽起來很有希望,但是這種假設真的能發生嗎﹖即使發生,你是否能夠把握這個漲幅機會嗎﹖使用純理論方式的問題在於沒有實際的證據來證明你能夠實現這些期望,更不能保證你能夠持續地達到同樣的盈利水平。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要投資的股票,它目前的交易價格是每股30元。你相信該股票能夠漲到之前的高點34.50元,這將會是一個15%的獲利。你想要的潛在報酬是風險的三倍,所以你設定了一個止損價格在28.50元,這比你的購買價格低了5%。
你可能已經很努力地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其他原因來預測這股票的漲幅,但無論如何,這個方法都只是基於純理論假設。最終你可能會達到你的目標,或者不會。無論你的假設有多好,理論結果都不是基於現實,也欠缺考慮人為錯誤或個人情緒帶來的風險。最終假設與實際結果會有很大的差距,可能會導致你虧損收場。
因此,想達到理性的投資決策,你就必需要運用以下的方法。
2. 估算期望收益的方式 - 利用個人數據
第二種估算期望收益的方法是利用個人數據去做假設。這意味著你需要檢視你過去實際交易中的平均獲利 (Average Gain)。
假設過去一年,你有一半的機率是賺錢的,而平均獲利是10%。這時,你必須問自己:你能夠承受10%的損失嗎?答案可能是不能,因為你沒有優勢(基於個人的獲利數據)。因此,你需要把風險限制在更小的百分比,比如5%。再假設過去一年,你的平均收益只有4%,那麼你就需要在2%左右止損 (這情況一般會發生在短炒交易中)。利用個人數據去做假設,你承擔的風險量直接與你和你的策略產生的實際結果相關,因此理想的止損幅度能以你的實際期望收益來計算,而不再是跟心情或胡亂猜想。
以你的個人數據去估算期望收益,可以讓你更容易制定合理的止損策略。例如,你的實際結果顯示平均獲利是10%,那麼你可以按比例來設定止損。如果比例是2:1,那麼止損點就是5%。隨著實際表現的不斷提高,你可以相應地調整停損點,但是,如果你的結果變差,你就必須縮小風險。
運用個人數據去制定投資策略比用純理論更好的原因是,即使你短期內對一個或多個交易的理論假設表現得非常優秀,甚至結果能順利按預期出現,但是,你的表現將受到你長期平均產生的結果影響。
小結:
在投資時,需要謹慎考慮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平衡,以達到理性的投資決策。估算期望收益可以用純理論或個人數據去假設,但前者無法反映現實,而後者可以幫助投資者制定合理的止損點。在制定止損策略時,投資者應該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最大化潛在的收益並降低風險。
交易小貼士
- 閱覽AI投資教室的文章,了解更多風險管理知識,以確保你掌握投資技巧。
- 觀看風險管理講座足本版影片,詳細了解如何實際應用個人數據。
- 嘗試運用「AI股票模擬交易器」練習如何平衡平均回報率及平均虧損率,降低風險。
- 盡情享受交易的樂趣!